MEDIA

Jakarta Post

用新媒體藝術構建虛擬現實

Jakarta Post 登載。(Oct 18, 2012)

隨著技術革命和不斷進步的數字創新,看起來已經被廣泛接受成為美學表達手段的視頻和數字藝術,才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這已經非常明顯了,尤其在9名國際藝術家創辦了13年的新加坡一貫藝術展上,展現的更加明顯。這個展覽名為“體驗機器”,一直開到10月27日。

我在丹戎巴葛欣賞一貫藝術展時,完全被這些超現實主義的景觀震撼了。而這些景觀是我共同參與創造的,我認為這是來自東京的團體實驗室最有創意和令人著迷的作品。他們的CEO是豬子壽之先生(生於1977年)。 “世界是那么可愛,那么的美麗”這件作品由團體實驗室創造,他們擁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數百名交叉學科人員。他們和紫舟先生合作,紫舟先生是一名探索日本漢字的情感和視覺力量的倡導者,他和音樂家高橋英明合作。


盡管交互作品已經興起一段時間了,但是他並不僅是字面上理解的那樣把觀眾變成自我創建的世界中一部分,讓他們去體會作為創造者的感受。

在為了這樣種特殊目的建造的空間中,所有東西一開始都是黑色的,就像地球被創造出來之前一樣。直到漢字標記從被我們觸摸的四壁或陰影中隨機出現時,才會出現變化。觸摸到花的標記,整個空間就會充滿花朵。如果是鳥的標記和樹標記同時出現,這個空間中又會出現成群飛行的小鳥落在樹枝上。而當你觸摸了風的標記,屏幕上所有的東西都會被風吹走,包括那些漢字。如果同時觸摸花和蝴蝶的標記,蝴蝶們會自動尋找花朵。從紐約搬到新加坡還不到一年的畫廊主真田一貫介紹說,這裡所有的角色都被設計成具有人工智能的。

當我站在黑暗中,目睹月亮出現,照耀出的整個絢麗夜景,感覺猶如經歷了創世紀中的故事一般。當然,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只要你觸摸另一個標記,之前的所有場景都會立刻消失,被新場景取而代之了,這似乎也在暗示我們世間事物的短暫易逝。同樣,人為的幹預操作也可理解為人類在自然界必須扮演應有的角色和作用。

在2012年春季歐洲最大的虛擬現實沙龍Laval Virtual上,這件作品被評為建築、藝術、和文化獎。

團體實驗室的另一件作品,花與屍 剝落,將平面日本畫轉換制作成為的3D立體空間,旨在表現亞洲和西方藝術的審美區別。團體實驗室說,古代日本人是由內心出發作畫的,模糊主觀和客觀,也沒有聚焦的焦點之處,而西方美術更強調透視、幾何以及客體的重要性。

Jakarta Post
花與屍 / Flower and Corpse Glitch
多麼可愛而又美麗的世界 / What a Loving, and Beautifu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