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TdAic

科技與藝術的超未來: 專訪團體實驗室

TdAic 登載。(June 5, 2012)

獲國立台灣美術館之邀,活躍於日本東京的團體實驗室今年再度來台舉辦展覽;這個名為「藝術超未來」的數位科技藝術展,現正於國美館數位方舟和竹林內廳展出。此次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特別專訪了團體實驗室創辦人豬子壽之(Toshiyuki Inoko),除了請他介紹這個團體,也談談對藝術、設計、科技與產業結合的看法。

 

Q: 謝謝您接受採訪,首先請您介紹一下團體實驗室這個同時是藝術創作,以及科技服務公司的團體。

豬子: 簡單講我們就是生活在資訊社會裡頭不斷創作的一群人所組成的團體,成員來自諸多不同領域,包括工程師、數學家、建築師、網頁與平面設計師、CG動畫師、藝術家和編輯等。我們成立於2001年3月,現在是個大約200人的團體及公司。


Q: 團體實驗室這個團體是否有核心成員?或者,既然由許多專業領域者構成,那麼每個領域是否都有個負責人或監督?

豬子: 因為這個問題太多人問,我在日本也遇過很多這樣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用個比喻的方式說明。你有去過日本東京嗎?在東京的中心其實是日本皇居的所在,然而你知道那裡其實是非常空虛的。

我的意思是,也許我們的運作方式跟你想的,具有領導階層的方式的不一樣,不見得每個團體都有領導,也不是每件作品都有個特定的領導人物來完成。不是這樣的。當然我也必須承認,也許有時作品製作過程中遇到某些專業領域的技術問題,或者為了將其質地與技術製作得比較精準,因此就會有像你說的,有個技術上的領導來把它弄好。 所以,這樣說吧,有時候我也會回答:「沒錯!每個領域都有領導。」

Q: 除了這次展出的作品,有沒有特別想要介紹的近期的代表作,或合作案例?

豬子: 以最近的作品來講,就是新近開幕的晴空塔一樓的壁畫作品;此外,比較特別的合作案例就是2011年的紅白歌合戰。你知道在紅白歌合戰是日本國曆除夕的現場演出,而那次是我們與節目製作單位 NHK 合作,並且配合「嵐」( Arashi )的演出所製作的作品,其實當時並沒有為這件作品設定名稱,但可以稱之為〈紅白歌合戰 嵐 的演唱〉。

紅白歌合戰都是現場的,在嵐的演出中,我們將整個舞台的立體空間製作成這樣的背景特效影像,在當天日本的推特 ( Twitter ) 上,這次的作品呈現達到點閱率第二高,當時在推特上的顯式名稱就是「嵐的演出」。(〈紅白歌合戰 嵐 的演唱〉這件作品在2011年一月份時在推特點閱率260萬次)


Q: 團體實驗室將藝術與產業結合,並成立公司,這樣的公司型態令我想起歐美許多結合設計、新媒體與藝術領域的創作團隊型公司如德國 ART+COM等,關於這點,團體實驗室成立之前是否有受到相關的影響或啟發?或者運作至今有無與其他類似公司合作的案例?

豬子: 其實公司的成立並沒有受到太多別的團隊或公司的啟發與影響。現在再回頭想想,當初會成立這家公司的歷程還蠻有趣的。大約是在1996年的時候,當時我還在大學中就讀,不過那是網際網路已逐漸蓬勃的時代,因此那時我就認為未來的世界將會發展成一個以數位科技為主的社會文化樣貌,而如果講到數位科技,則意謂著科技會以數位發展為中心;在當時,我就覺得技術應該要加上文化才完整,只是應該如何結合、並整合兩者,在當時老實說我也還不是很清楚,只是一直想著要將兩者結合,反正有了這樣的大方向,就開始在自己租的公寓裡摸索起來。

 另一方面,就是當時大學畢業的朋友已經開始出社會找工作上班了,而我雖然還在念研究所,但也很希望有個地方可以讓朋友們聚在一起交流,因此就創立了這樣的公司。當時甚至根本就還沒有思考到營業額的部分呢。


Q: 有許多作品都是在商業空間展出,或是與企業合作,對你們來說,在美術館與畫廊空間展出與在商業性空間展出有何不同,你如何看待這樣的差異?

豬子: 就我自己而言,我本身利用數位技術或在數位領域去上不斷創作一直是個持續在進行的工作,也很希望透過技術的研發以及藝術創作的概念,試著提供人們一些新的價值與新的東西。我認為,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就產業面而言,我做的東西不見得很容易就能被接受或承受,因此這也是種試探的過程,在某些商業性的場合,對方能接受我們的作法,並且願意承受帶實驗性質的想法,我們便有機會合作。而有些不那麼具應用性的作品,比較偏重藝術創作的作品理念,在當前商業面的場合較不能接受者,就會進入藝術創作呈現的領域。

TdAic